首页 公文范文 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范文(资料)

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资料)

发布时间:2023-09-26 08:52:25

开篇:撰写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收他人精华的过程,小编为您准备了1篇优秀范文,相信它们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融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以传统房地产抵押的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已经转向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断发展。文章以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管理模式的类型、发展现状,剖析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以求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管理模式;

1前言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推动着融资模式的发展。以前,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以银行抵押贷款为主。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发展。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生存与发展,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又催生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升级,多种依托供应链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企业的所有资源,运用较少的资金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研究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并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2供应链金融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得益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在一个生产管理过程中,涉及计划、采购、生产、存储、分销、服务六个环节,上游企业完成原材料的收集,中游企业完成商品的生产和加工,下游企业完成销售和服务。因此,上中下游企业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而这条供应链的中枢就是核心企业,一般指的就是负责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会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处于强势地位,对上游供应商可以赊购原材料,对下游经销商可以要求预付货款,而上下游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就需要融资解决资金需求[1]。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抵押资产不足,存在着融资困难,此时核心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信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出发,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当中,为供应链各个生产环节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依托核心企业,以贸易背景为前提的贸易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交易结构的特点、交易细节的把握,利用核心企业的中枢作用,对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对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而言,融资授信不是针对单一企业,而是在深入调查和了解供应链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之后,多维度分析供应链中的贸易和资金需求,最终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一套综合融资方案。

3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类型

3.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上游企业在交易过程当中,在真实贸易合同背景下产生了应收账款,企业为了满足资金需求,将应收账款质押或者转让出去获取营运资金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交易结构一般是指在上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签订贸易合同之后,因核心企业延期付款,上游企业获得大量的应收账款,上游企业通过将应收账款单据转让或者质押给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对金融机构做出按时付款承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上游企业的资金难题。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最典型的一种是保理。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签订贸易协议,从而形成应收账款,供应商以质押或者背书的方式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同时通知核心企业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已经发生转让。核心企业在确认债务转让之后,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融资授信额度。应收账款到期,核心企业向保理商支付相应的货款。对于供应商而言,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补充流动资金,保障经营现金流;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管理应付账款,有助于稳定采购价格,提高采购的议价能力,还可以紧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对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而言,依托核心企业的中枢作用,可以批量循环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提升经营业绩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3.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又称保兑仓融资模式,是指下游企业经销商在与作为供应商的核心企业贸易往来中,需要预先支付货款,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发货,经销商将提货权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得预付款的融资模式[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交易流程一般是经销商向金融机构提供贸易合同和单据,金融机构授信审批之后,代经销商向核心企业支付货款,核心企业在收到货款之后发放货物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经销商每次提货需要向金融机构申请,第三方物流公司收到金融机构许可指令才发放货物给经销商。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一般用于采购阶段,是下游企业采购背景下产生的融资模式。由于核心企业拥有强势地位,为了提高自身现金流,要求经销商需先预付货款才能获得货物,但这也导致经销商出现资金短缺。一般在核心企业承诺回购货物的情况下,经销商为了获取融资,需以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来存放货物,并且全程由金融机构监管,这样金融机构既可以做好风险控制,经销商也可以获得融资,解决了预付的资金难题。

3.3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又称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贸易过程中,企业用自身存货向金融机构抵(质)押获取资金的融资模式,一般是企业拥有较多存货,但自身存货周转率较低的情况下采取的融资方式。存货融资模式的交易流程是融资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公司交付存货作为抵(质)押物,金融机构获得抵(质)押权,然后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融资企业抵(质)押的存货可以是流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必须保证第三方物流公司控制的抵(质)押物价值符合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超过风险控制监管指标的存货,融资企业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提货用于经营,第三方物流公司收到金融机构许可指令发放货物。

区别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不需要核心企业参与,是独立于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开展的一种抵(质)押融资模式。存货融资又可以分为三种授信方式: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三种授信方式虽然形式略有差异,但都是以货物抵(质)押获取融资,都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盘活库存获得资金,从而提高企业流动性,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3.4信用数据融资模式

信用数据融资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供应链平台,金融机构掌握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及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数据和资金流数据,经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完成企业综合评估和授信,最后进行贷款发放的融资模式。一般情况下,信用数据融资模式可以弱化核心企业的作用,通过电商服务平台、ERP等系统支持,企业线上完成商品交易和资金结算,依靠交易数据的不断累积,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实时分析,金融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一套风险控制模型,并预测企业的发展,然后给予信贷支持[3]。

信用数据融资模式依靠的是电商服务平台、ERP等系统中供应链企业的真实交易数据,并且可以实时监控数据的变化,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快速完成企业授信和贷款发放,还可以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根据交易数据和资金结算变化情况动态调整风险控制措施。信用数据融资模式是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中效率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一种,融资企业只需要提供交易数据和资金结算数据,就可以获得匹配的信贷支持,交易成本也是最低的。

4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4.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较晚,1999年原深发展银行以“票据贴现”业务介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开启了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但“供应链金融”一词2017年才在官方文件《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出现。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将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质)押、保理等担保统一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便利。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

4.2供应链金融多阶段发展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银行为主的线下“1+N”模式,是金融机构通过人工尽职调查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依靠核心企业信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第二阶段是线上“1+N”模式,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其他上下游企业运营线上化,融资数据全面线上化;第三阶段是平台化“M+1+N”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介入、供应链经营线上化的情况下,增加了跨区域、跨链条的供应链协作,实现了供应链生态圈发展,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第四阶段是数字化“M×N”模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供应链实现了万物互联的大发展,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获取交易信息,融资数据全部标准化,金融机构可以线上风险识别,完成实时综合授信。目前,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几种模式都有运用。

4.3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一直都是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2016—2021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16.7万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增长了67.66%,年增长率为10.88%。我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特别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已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未来必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增长速度有望加快。

5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5.1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发展也才20余年,特别是官方在2017年才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一词,所以一直以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企业主体包括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上游供应商、中游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包含了企业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交易主体和内容复杂。目前我国虽然在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如出台了《民法典》《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并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动产抵(质)押登记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但这些对于实操层面还远远不够,漏洞也较多,如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发展,这方面的法律还没有完全建立,互联网金融法院也才开始逐步建立,所以容易产生各种纠纷和法律风险。

5.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供应链金融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每一个阶段较上一个阶段都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都越来越成熟,在供应链金融当中,涉及的物流信息、市场价格、交易数据、资金结算等信息,对核心企业和供应链平台来说都是相对容易获取的,但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不易获取的。

此外,货物的运输状态、性质等都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获得,也可以监控在押货物的市场价格变化、供求关系等详细的交易数据,从而提早发现供应链金融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但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较低,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当中属于被动发展,不能实现供应链信息流、物流的完全互通,导致管理效率较低,资金供给不够,提供的融资方案不尽合理。

5.3不能适应多变的发展环境

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金融行业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经济和金融主要是依托地产产业链在发展,现在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向供应链管理,国内金融行业也因为产业的发展而面临改革。此外,外部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很多还是依托传统地产为主的产业链。面对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线上化发展是落后于平台经济发展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背景的金融机构的冲击,我国供应链金融完全没有做好多元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竞争。我国传统的金融模式和商品流通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必须转型发展,促进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提档升级[4]。

5.4缺乏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人才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融资模式,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人才,基本都是从传统融资模式转岗过来的,极其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目前没有开设供应链金融专业,只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当中有一些供应链金融的课程,专业教育较少。互联网供应链的发展,必然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否则就不能做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工作,这也是当今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复合型的金融人才危机日渐凸显。

6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优化建议

6.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供应链金融主要还是以应收账款质押和动产抵(质)押为主,互联网的发展使信用数据融资增加。在动产抵(质)押方面,我国没有对未来财产、价值浮动财产抵(质)押的权利凭证的相关法律依据,这方面需要补充,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出现法律瑕疵。虽然目前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动产抵(质)押登记都已经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但操作还是比较烦琐,可以完善相关登记制度。对于在押物的监管和估值,法律上没有一个标准,这方面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可以增加一些司法解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电子数据呈现的资料越来越多,需要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6.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甚至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发展,供应链金融往信用数据融资模式发展的方向不可逆。供应链金融要适应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加强金融科技技术的开发,加强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做好在押物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融合,实现企业信息与金融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为供应链金融体系的风险评估做好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增强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供应链金融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对交易信息的自动收集,做出信贷准入和风险预警的判断,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6.3加强协同合作和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

在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供应链金融必须加强产业和金融的协同合作。产业转型升级时期,供应链也会做出相应改变,供应链金融需要适应产业的变化,同时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现在产业发展转向互联网、数字化发展,特别是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核心企业搭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吸引供应链上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发展[5]。在搭建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之后,对入住的企业进行信用数据管理,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针对各个企业制定个性化、智慧化的融资方案。多方协同合作之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实现产业和金融、企业共赢的局面。

6.4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服务团队

人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之一。供应链金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不仅依托高等教育,也要依靠企业。对于积极培育专业人才、拥有完备人才制度、创新能力强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可以树立为行业标杆,给予政策和项目的优先支持。有人才之后,就需要将人才聚集,打造为优秀的服务团队,包括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营销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分析和研究。专业人才服务团队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不足,发展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为企业资金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资源。

7结语

供应链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为了应对经济环境变化而选择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区别于传统以地产为主的融资模式,可以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制定便捷、高效的融资方案,满足供应链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金融信用数据化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快捷完成风险识别和授信,风险管控也更加智能化。通过与优质供应链平台合作,打造更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团队的培养,可以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使供应链金融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怡丹.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22(10):86-88.

[2] 洪杰.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冶金管理,2021(7):159-160.

[3] 贾文跃.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发展探讨[J].时代经贸,2022,19(10):102-104.

[4] 蒋莹.论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四),2020:107-109.

[5] 徐敬红,廉东.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与管理体系[J].中国中小企业,2022(2):179-180.

作者:黎昌红 单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