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撰写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收他人精华的过程,小编为您准备了1篇优秀范文,相信它们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摘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学前教育依托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建设。该文梳理服饰美劳课程在开发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成果,阐述和反思服饰美劳课程的目标设定、价值取向、内容规划、课程创新及评价方式,以期为学前教育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照。
关键词:服饰美劳;高质量发展;活动;游戏;创造力;
近十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学前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在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普及之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高质量教育发展依赖高质量的课程建设。2020年以来,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幼儿园与高校合作开发了服饰美劳课程,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儿童”为目标,在课程实践中寻求如何更好地启发人、培养人、塑造人,稳健迈出了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第一步。
一、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理念搭建
关于幼儿园课程,学术界早已不再仅仅将其理解为“教材”或“教学计划”,而更多地把幼儿园课程理解为“经验”“活动”或者“过程”。张雪门曾说:“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3]
幼儿园美劳课程是以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为目的,在美术活动和劳育活动结合的基础上添加创意性设计的系列活动。课程本身的创意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形式有纸工、扎染、拓印、编织、泥塑等;材料也十分多样,包括各种纸材、绳子、扣子、布料、超轻黏土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开展创作活动,培养审美素养和对劳动的热爱,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是富有教育内涵的艺术美劳课程,其课程理念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中华服饰文化中适合幼儿学习的精华部分,从欣赏、辨识、图画、美劳、共创、设计中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服饰审美和感知,通过游戏化的课程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美劳技能,在传统服饰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乐于想象、善于创造的探索精神,使其成长为内心丰盈、行动积极、具有创造力的儿童。
二、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4]。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本着关注幼儿现实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将优秀的服饰文化创造性地贯穿于美劳活动,取得了预期的实践成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小兵”系列。幼儿园从园本特色出发,以“我是小小兵”为主题,在大班深入开展了“小小兵美劳——军装制作课程”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绘画、拼贴、折纸等形式制作出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历代军服,并通过感知、欣赏、制作、创意展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自然生发对人民军队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第二阶段,“民族服饰”系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5]幼儿园联合高校共同开发的少数民族服饰美劳课程和“服饰娃娃”材料操作盒深受幼儿欢迎,幼儿通过课程活动循序渐进地了解了民族的概念、各少数民族的特点,自小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阶段,“丝绸之路”系列。这一系列也是对上一阶段“民族服饰”美劳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幼儿在服饰制作中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丝绸是从哪里来的,布料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布料的花纹是怎么“画”的,等等。可见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对幼儿探知欲的启发十分成功。教师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把服饰美育放到更宽阔的历史文化中延展,以“丝绸之路”为主路线,以“蚕的生长”“丝绸哪里来”“布的形成”“怎么才能让布更好看:染色”“怎么才能让布更好看:印花”“踏上丝绸之路”“欣赏民族服饰”“给娃娃制作民族服装”为主题分支进行实践,带领幼儿体验养蚕、缫丝、织布、染色、印花以及成衣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课程后期制作丝绸之路沙盘,开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展览,在开放的环境空间里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图片和幼儿亲手制作的民族服饰作品,这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启发了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阶段,“中华服饰”八大主题系列。基于前期课程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课题组更全面地整合了服饰美劳课程资源,将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拓展为八个主题:民族服饰、文艺作品中的经典服饰、历史故事中的服饰、知名人物服饰、历朝历代代表性服饰、红色文化相关服饰、区域特色文化服饰、节日文化服饰。有意开设服饰美劳课程的幼儿园可根据自身定位,选择不同的主题有侧重地实施活动。如,郑东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根据自身的戏曲特色选择了知名人物服饰主题,定位了戏曲英雄人物服饰主题,委托课题组为其设计戏曲服饰文化娃衣材料包并成功实施了美劳课程。
三、幼儿服饰美劳课程开发的感悟与思考
通过课程实施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对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理念、目标、价值、内容规划、课程创新及评价等方面不断验证和思考,以期使从实践而来的理论再推动实践、推动创新。
1.课程目标:对标指南,分级制定
服饰美劳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在此基础上,各幼儿园根据选择的活动主题和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预设出不同的主题目标和年龄段目标,形成了课程总目标、主题目标、年龄段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如,在少数民族服饰美劳课程中,小班的活动目标是: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与汉族服饰有差异;对少数民族服饰感兴趣,会通过串珠游戏制作民族饰品。中班的活动目标是: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对班级重点学习的某一民族服饰有较全面的认识;会玩平面服饰拼贴游戏;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美劳成果,会对美劳物品进行分类。大班的活动目标是: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会用语言、舞蹈或图画向他人介绍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的特色;能为服饰娃娃制作民族服饰,有自己的审美和创造;有主人翁意识,活动结束后能够自觉收拾好物品、打扫好卫生。在每一级的目标设置上,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着力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题材,坚持德育为先,关注幼儿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积极调动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共同实现培养目标。课题组在服饰美劳课程实践中发现,分级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便于教师掌握,更有益于幼儿能力发展的衔接和总目标的达成。
2.课程价值:自然启发,兼容并包
服饰美劳课程是一门丰富多元、不断生成的课程,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尊重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主动、自发地学习、探究和成长。
实践证明,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能实现各领域的整合和渗透,促进幼儿五大领域能力的综合发展。健康方面,幼儿在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的同时促进手部动作灵活协调。语言方面,幼儿在介绍作品、讲述服饰故事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主动获得认知的关键经验。社会方面,服饰美劳本身就有亲社会的价值取向,幼儿经常与同伴、教师、家长讨论自己和对方的服饰。在合作完成有难度的服饰游戏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学方面,服饰美劳作品由平面粘贴到三维立体的转变,制作饰品如穿链珠时的对称性、规律性,为美劳作品布展时的前后、比例关系,在幼儿介绍作品时引导其注意讲述内容的先后次序和条理性,等等,都能够帮助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艺术方面,服饰美劳与艺术领域的关系当然是最密切的,在服饰美劳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地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服装是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因而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在促进以上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过程中要融会贯通、浸润无痕。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价值还在于它有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和思想,有着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开放性与丰富性,教师要努力使其既成为一面镜子,又成为一扇窗口[6],即引导幼儿通过课程活动既能够看到自己、认识自己,又能够看到人类的经验、看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使幼儿真正获得“活的教育”。
3.课程规划:科学建构,有机互融
良好的课程规划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充分研究和开发的高质量幼儿课程,其相应的学习活动才能向幼儿提出适宜的挑战,帮助幼儿成长和发展。幼儿的发展不是被动的简单塑造,而是主动的自我建构,课程规划要从幼儿的视角思考,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关于“教什么”,在服饰美劳课程中,预先设定了课程主题和目标之后,课程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课题组在实践中发现,经过精心规划的计划性课程固然十分重要,但实施过程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兴趣、问题、观点和困惑。因此,教师要注意觉察幼儿的变化,根据幼儿的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这就是由幼儿引发的生成性课程。如,在“丝绸之路”主题活动中,幼儿看到唐装,表达了对2021年河南春晚中由郑州歌舞剧院创编的舞蹈《唐宫夜宴》念念不忘,教师便组织幼儿参照舞蹈演员动手制作唐宫汉服,并把“唐宫夜宴和纸扇书生”搬上了幼儿园的服饰展示舞台,在角色中感受传统服饰的特色。这样,计划性课程和生成性课程相辅相成,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计划性课程要体现灵活性,生成性课程在实施之前也要有一定的规划,以便积极预设变化和对应措施。
关于“怎么教”,服饰美劳课程倡导活动和经验并重的教育方式。幼儿园课程中,幼儿自主活动和自主游戏固然重要,但活动和游戏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经验。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和类型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将幼儿自主活动与教师主导活动结合,将幼儿自主游戏和有指导的教学结合。教师在主导的活动和教学中,注入活动目标,科学设置活动的难度系数,提供诱导创造力发展的材料,渐进地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但活动和游戏成果仍由幼儿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决定。
4.课程创新:突破界限,求同存异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在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开发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的藩篱,寻求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破了课程的时间界限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特点决定了它不仅在课堂活动中开展,而且在课下游戏、家庭活动中不断延伸,能够给予幼儿更多观察、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二是突破了活动的空间界限。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必须在生活中加以丰富,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博物馆和文化场馆,让幼儿在社会和自然中感受服饰之美、人类的劳动与智慧之美。三是突破了学习的领域界限。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侧重于综合性的活动,幼儿获得了更加全面、和谐的成长,其在幼儿五大领域中的独特作用在上文课程价值部分中也有所论述。四是突破了集体活动的形式界限。无论是幼儿自主还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形式,不要求所有的幼儿步调一致,而是尊重幼儿的个性,倾听、了解幼儿的不同需求,充分考虑同一个班级中幼儿在动手能力和活动偏好上的差异,采用分组的方式甚至个别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推进课程活动,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尽力实现每一名幼儿的健康成长。
5.课程评价:立足幼儿、全面多元
以往的课程评价值往往着眼于学习者,幼儿园服饰美劳的课程评价立足于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包含幼儿、教师、家长三个部分。从课程相关性看,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家长是课程的合作者,因而,不仅仅是幼儿自身的进步,教师和家长的进步对幼儿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三者在课程中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课程的最大效益。
首先,对幼儿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每名幼儿都有服饰美劳活动记录卡,活动记录卡类似幼儿的成长档案,幼儿、教师、家长都要不断完善记录卡。幼儿采用标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教师补充记录,家长完善在家庭中与课程活动相关的亲子谈话和家庭游戏情况。教师每个月将汇总、查看这些记录并查找问题。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记录另有幼儿活动观察评价表,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记录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的态度、行为、能力发展,评估幼儿取得的经验[7]。
其次,对教师的评价依然注重过程性,除了教育成果,课题组更关注的是教育实施过程。如,活动现场中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日志与教学反思,课程资源的积累与选择,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流记录,等等,注重在过程中综合性地评价教师,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
最后,对幼儿家长的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如问卷调查;也包括幼儿、教师对家长参与课程的感受评价,如服饰美劳活动记录卡中家长内容的完成情况、园区开放日及育人实效回访等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情况;等等。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是一门需要家庭、幼儿、社会共建的课程,家长在课程实施、课程活动的延伸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家园共育的深入认知,课题组在目前的家长评价中也发现了不足,即家长评价往往是在活动实施之后,教师应该在活动实施前期和中期更多地与家长交流,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认知和了解,使其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课程资源的搜集。
结语
课程是育人的路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于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初心愿景,课题组从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的微项目开始尝试,一步步走向园本化课程构建,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努力培养内心丰盈、行动积极、具有创造力的儿童,使其具备作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的基本素质,在学前阶段培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品质。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幼儿园服饰美劳课程也将继续谱写新篇章、擘画新蓝图,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继续发挥奠基性的作用,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铺就人生底色。
作者:李晶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教育学院